①「鼎元」
子时(23:00–01:00)雅称:夜半、子夜、午夜
释义:夜深人静,万物沉寂,正值一日之终、新日之始。
“鼎分天地日,先主力元微”。
——出自《读蜀志》
承问鼎中原之重器,养浩然元气为根基。刚毅如鼎足立世,元初真气蕴鸿猷。
②「颐正 」
丑时(01:00–03:00)
雅称:鸡鸣
释义:雄鸡初啼,天色未明,象征黎明前的黑暗。
“颐卦守口实,养正自延年。”
——出自清·玄烨《水芳岩秀》
合《易经》"养正则吉"真谛。以正心养天地和气,颐神守中,寿脉通明。
③「正茂 」
寅时(03:00–05:00)
雅称:平旦、黎明
释义:太阳将出地平线,天色渐亮,万物初醒。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出自《沁园春》
风华淬正气,青衿茂林秀。"风华正茂"为骨,化《兰亭》"茂林修竹"为魂。持正心为根柢,方显英华灼灼,劲节凌霄。
④「允升 」
卯时(05:00–07:00)
雅称:日出、破晓
释义:旭日初升,霞光初现,古人开始劳作。
“允升大吉,上合志也。”
——出自《易传·象传下·升》
允德承天阶,步步踏青云。合升卦"积小以高大"真义。以信实为登云之梯,德馨处自有天阶。
⑤「应辰 」
辰时(07:00–09:00)
雅称:食时、早食
释义:古人“朝食”(早餐)时段,对应现代早餐时间。
“玉律传佳节,青阳应此辰。”
——出自唐代·冷朝阳《立春》
握玉律应辰,青阳启四时。契《尧典》"历象日月星辰"之道。顺天时而动,应机而发,掌造化枢机。
⑥「文贵 」
巳时(09:00–11:00)
雅称:隅中、日禺
释义:临近正午,阳光渐盛,万物蓬勃。
“官秩文昌贵,功名信史褒。”
——出自宋·范仲淹《西湖筵上赠胡侍郎》
文昌耀紫微,信史铸金章。文质彬彬,腹藏锦绣文章,德佩君子之器,方称真贵。
⑦「 大有 」
午时(11:00–13:00)
雅称:日中、正午
释义:太阳居中,阳气最盛,古人午间歇息。
“读老无逸篇,年年祝大有。”
——出自清·玄烨
火天照丰年,无逸守仓廪。康熙"年年祝大有",心田勤耕不辍,自得天道酬善,五谷盈畴。
⑧「云鹏 」
未时(13:00–15:00)
雅称:日昳(dié)、日仄
释义:太阳西斜,午后时光,农事活动持续。
“帆翅初张处,云鹏怒翼同。”
——出自唐·钱珝《江行无题一百首》
垂天翼裂云,海运徙南冥。承《逍遥游》"水击三千里"气魄。厚积如鲲潜北溟,终化鹏抟九霄。
⑨ 「 启泰」
申时(15:00–17:00)
雅称:晡(bū)时、夕食
释义:古人第二餐时间(晡食),后引申为下午茶时段。
“启泰贞之否隔兮,超遗物而度俗。”
——出自傅毅《舞赋》
启玄枢通泰,拨云见天心。合《周易》"天地交泰"至境。以正念启天门,破迷障而见朗朗乾坤。
⑩ 「中星」
酉时(17:00–19:00)
雅称:日入、日落
释义:太阳西沉,鸟兽归巢,进入黄昏。
“浑天日夜转,中星异旦昏。”
——出自元·方回
中星定昏晓,璇玑掌四时。持辰极之正位,守天道之恒常,昼夜分明。
⑪「阅邦 」
戌时(19:00–21:00)
雅称:黄昏、日暮
释义:天色昏暗,华灯初上,万物朦胧。
“行阅溪山画,真称文物邦。”
——出自《舟发姑苏》
行阅山河脉,礼乐铸国魂。承《礼记》"观国之光"大义。胸藏九州图卷,步履丈量文明根脉。
⑫ 「润生 」
亥时(21:00–23:00)
雅称:人定、夤(yín)夜
释义:夜深人静,安眠休憩,准备迎接新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自唐·杜甫
夜雨润无声,上善若渊泉。化《道德经》"善利万物"玄机。柔德涵养生机,无为处万物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