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报纸今天说中国要去乌克兰扛枪?醒醒,联合国没盖章,解放军连机票都不买。”
消息传得飞快,24号,《世界报》放出一句“北京暗示停火后派维和”,媒体圈直接改写成“中国出兵”四个大字。听起来像重磅炸弹,其实就是一张口头彩票,开奖号码还没写,哄抢的人已经排满三条街。
真事先说清楚。咱们跟欧盟私下聊天,的确聊了乌克兰,但聊的是人道、重建、粮食,不是扛着蓝头盔去前线。有人问:“如果哪天停了火,中国到底去不去?”官方给的回答非常老实:去,可以,但要等三件事,缺一不可。一是联合国出面发通行证,二是冲突两党都点头,三是我们只扛铁锹不扛火炮。
这套回应其实见怪不怪。今年三月《世界报》就炒过一次“中欧志愿联队”,那个版本更花哨:中方直接加盟,计划里一口气塞了三十多国。外交部发言人第二天就把稿子砸回去:“完全没这回事。”数字干净,语气坚硬,谁再提谁就是炒冷饭。
中国玩维和已经三十多年,从1990年开始砸了五万多人次进去,足迹最密集的是非洲:南苏丹的机场、刚果的桥、利比里亚的路,全是工兵一口一口啃出来的。联合国在头顶罩着,工兵干活不背政治包袱,这思路一直在沿用,所以真去乌克兰,也会照抄同一套模板:先等纽约总部盖章,再去工地填坑,中间一枪不开。
欧洲人这会儿吵成两拨。第一拨算盘打得响:“拉全球南方一起凑队,省下自家子弟兵。”第二拨直接翻白眼:“让中国近身,是不是给别人送情报?”两拨人自己还没捋顺,马克龙和斯塔默喊的“三十多国联盟”就尴尬地晾在台上。更尴尬的是美国明牌:你们玩,我们不跟。老大带头休假,小弟立刻犹豫,行动表瞬间打回一片空白。
莫斯科那边毫不留情。拉夫罗夫一句话:“北约哪怕一只脚进乌克兰,就当作战人员处置。”梅德韦杰夫更狠,直接升级成“对北约宣战”。把吓人的帽子扣完,又向中国递橄榄枝:普京亲口说可以考虑让北京当安全保障国之一,算盘啪啪响,想用拉中国入局去平衡西方。
乌克兰这边也不含糊。泽连斯基公开说“不欢迎中方当安全担保人”,酸味隔着屏幕都能闻到。卢卡申科反手怼回去:“吵架骂邻居没用,真没架打才是本事。”话在这摆着,真要让中国入场,也得基辅在文件上签字点头,不然维和军官连落地签证都拿不到。
说白了,所有“出兵”传闻都落到一个死结:没联合国盖章,一切都算口嗨。咱们在复杂战场不想当背锅侠,更没有兴趣替谁守门。北京要的是战后重建的账单,不是前线流弹。水泥、5G基站、太阳能电池板,这些才是中国想去乌克兰掏出来的菜单。
所以欧洲媒体的热搜可以先歇歇。没把俄罗斯安抚好、没把乌克兰劝服帖、没把联合国243页招标书签回来,中国蓝盔的照片一张照片都不会流出。想靠一句暗示就把中国拉下水,省省电费吧。
联合国同意了吗?俄乌签字了吗?谁把这两个问题答全了,再谈下一步。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