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海军将领萨镇冰:1949年留驻大陆,闻志愿军胜利泪目

151     2025-09-03 03:09:59

清朝末年的海军总司令萨镇冰,在新中国成立后留在了大陆,当他听到志愿军取得胜利的消息时,不禁老泪纵横。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许多政协代表从全国各地来到北京,参加即将召开的全国政协会议。

在政协会议上,有一位来自福州的九十岁老人,虽然年纪大了,但精神依然很足,风采不减当年。这位老委员名叫萨镇冰,真是老而弥坚。

在新中国首次政协大会中,萨镇冰是一位特别的人物。他亲身经历了甲午中日海战、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可以说,萨镇冰的一生几乎就是一部近代史的缩影。他的生活充满了起伏,但同时也非常精彩。

萨镇冰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海军将领,出生于福建的一个书香世家。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立志报国。19世纪末,萨镇冰进入海军学习,逐步成长为一位优秀的军事人才。在晚清时期,他参与了多项海军建设工作,为提升中国海军的实力付出了巨大努力。萨镇冰的一生充满了爱国情怀。他不仅在军事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还积极参与政治事务,试图通过改革来挽救国家危亡。尤其是在辛亥革命期间,他以大局为重,推动南北和谈,为国家的和平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萨镇冰晚年投身教育事业,致力于培养新一代的军事人才。他用自己的经历和智慧,激励后人继续为国家的强盛而努力。他的精神和事迹至今仍被人们铭记,成为激励后人奋进的榜样。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晚清海军总司令萨镇冰的故事,感受他那份崇高的爱国情怀。

豪门世家,天才少年

萨镇冰出生在1859年的福州,他的家族在当地非常有名,是福州八大名门望族之一。

萨镇冰的家族自元朝起就一直为朝廷效力。家族中有很多杰出人物,比如元朝的大诗人萨都刺,明朝的礼部侍郎萨都琦,还有后来的厦门大学校长萨本栋,以及中山舰舰长萨师俊。这些人都出自这个家族,他们的成就让人敬佩。

萨师俊是一位杰出的人物,他在多个领域都有着卓越的贡献。他的思想和理念不仅影响了当时的人们,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萨师俊以其深厚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成为了那个时代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和言论常常充满智慧,激励着无数人去追求真理和进步。萨师俊的故事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学习,因为他不仅是一位学者,更是一位引领时代潮流的思想家。

萨镇冰的父亲虽然没有那么出名,但他也是个有学问的人。他的名字叫萨怡臣,在清朝末年考中了秀才,之后就在家里教书,生活条件还算普通。

父亲曾亲身经历过两次鸦片战争,深知中华民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因此,他从小就教育萨镇冰,要将民族复兴视为自己的责任,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

在父亲的教导下,萨镇冰对国家充满了深厚的感情。他在家里刻苦学习,勤奋好问,而且脑子特别聪明,很多东西一学就会。

福州海军学校

当时是洋务运动的时候,清朝末年的政府为了挽救国家,开始从西方引进各种先进设备和技术,推动变革。

在福州,为了培养现代海军,晚清时期创立了福州船政学堂。当时管理福州船政的人是萨怡臣的好朋友沈葆桢。

沈葆桢听说自己的好友有个很聪明的儿子,就推荐他去读书。结果,年仅十岁的萨镇冰就考进了福州船政学堂。虽然萨镇冰之前对海军一无所知,但他在第一个学期的考试中,竟然拿到了全班第一的好成绩。

邓世昌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英雄人物,他在甲午海战中英勇抗敌,最终与自己的战舰一同沉入海底,展现了无比的忠诚和勇气。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萨镇冰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他的好同学邓世昌常常称赞他,两人因此成了好朋友。他们互相鼓励,比着谁学习更好,最终,这两位年轻人都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年后,萨镇冰从船政学堂毕业,刚毕业就被分配到“扬武”号上实习。那时,东南沿海地区有很多海盗,他们非常猖狂,甚至不把晚清海军放在眼里。

晚清的部队把那些海上的强盗当作练习的对象,他们前往东南海面上,把这些强盗消灭干净。萨镇冰跟着海军参与作战,担任副舰上的二副,成功消灭了大量的海匪!

刘步蟾

萨镇冰在这场战斗中立下了大功,因此被朝廷选派去英国海军学院深造。和他一起去的还有刘步蟾、严复等人。

在萨镇冰的同班同学中,除了严复,还有后来大家都熟悉的名字——日本的前总理伊藤博文。

在英国学习的时候,萨镇冰学外语有点吃力,上课听讲也总是断断续续的。当时班里成绩最好的是严复,第二名是伊藤博文。萨镇冰的成绩在班里垫底,甚至差点毕不了业。

伊藤博文是日本历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他在推动日本近代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伊藤博文出生于1841年,成长于一个传统的武士家庭,后来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和军事知识,逐渐成为明治维新时期的骨干力量。他参与了日本宪法的起草,推动了日本的政治改革,还曾多次担任首相,为日本的崛起做出了巨大贡献。伊藤博文的一生充满了智慧和勇气,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更是一位改革家,他的努力让日本从一个封闭的封建国家走向了世界舞台,成为亚洲强国。他的事迹激励了无数后来者,被视为日本近代史上的传奇人物。

幸好萨镇冰的英国老师还算不错。萨镇冰的毕业成绩是59分,刚好及格。晚年时,萨镇冰常常回忆说:“我现在所做的一切,也算是没有辜负那位老师的期望!这也证明了我们中国人并不比别人差!”

那时候,萨镇冰最常和严复一起玩耍,他认为严复将来一定会有大成就。然而,严复后来虽然翻译了《天演论》,却染上了鸦片,从此一蹶不振。

好朋友萨镇冰多次劝说,但严复没有听从,最后还是走上了错误的道路。

萨镇冰,一个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人物。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接受良好教育,勤奋好学,尤其对军事和海军有着浓厚的兴趣。萨镇冰早年投身海军事业,凭借卓越的才能和坚定的信念,逐步成长为一位杰出的海军将领。在动荡的晚清时期,萨镇冰始终以国家为重,积极参与海军改革,致力于提升中国海军的实力。他不仅在军事领域建树颇多,还以清廉正直著称,深受官兵爱戴。他的一生充满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事业的执着,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萨镇冰的事迹,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卓越才能,更彰显了那个时代爱国志士的赤诚之心。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要怀揣理想,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贡献力量。

1880年3月,萨镇冰从英国学成回国,担任“澄庆”号的大副,后来又成为“康济”号的船长。这时,一场残酷的大战即将拉开序幕。

甲午海战前后

到了1894年,日本经过明治维新的改革,国力日渐增强,不再隐藏自己的野心,开始对朝鲜和中国心怀不轨。

那年七月,丰岛海战打响了这场战争的第一枪。战事一起,萨镇冰就被派到了威海附近的三日岛,成功击退了进攻的日军。

甲午年的中日冲突

那时,日本的军舰还没来到威海附近的海面,不过大家心里都清楚,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萨镇冰有个习惯,就是吃饭特别节俭,吃几口就完了。在威海的时候,他每天都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再加上营养跟不上,结果一下子病倒了!病倒后,他就在舰船上休养。

福州老家的夫人陈氏听说后,特意从远道而来威海,想照顾萨镇冰。没想到萨镇冰知道后,吩咐手下:“把上船的梯子拿走!不让夫人上船!”

萨镇冰(最右边)

手下的人听说后,劝说道:“夫人千里迢迢来看望,就让她看看吧!”

萨镇冰听完后非常生气,他觉得大战马上就要开始了,自己的身体很好,这个时候妻子来前线看他,只会增加麻烦!

所以他赶紧出面,厉声呵斥妻子:“这里是什么地方?现在是什么时候?你就当我死了!赶紧回去吧!”

萨镇冰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海军将领和政治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萨镇冰出生于福建,早年投身海军事业,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闻名。他不仅参与了晚清时期的海军建设,还在民国时期担任过海军总长等重要职务,为中国的海军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萨镇冰为人正直,治军严明,深受将士们的爱戴。他注重学习西方先进的海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中国海军的现代化进程。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他始终保持中立立场,致力于维护国家和军队的稳定。萨镇冰的晚年致力于教育和文化事业,为培养新一代的海军人才付出了很多心血。他的一生是爱国、敬业和奉献的典范,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婆听了这话后,含泪走了,心里十分难受。在回家的路上,她因病去世了,从此与萨镇冰天人永隔。萨镇冰后来每次想起这件事,都感到无比愧疚,从此再也没有娶妻。

没过多久,日本的军舰驶入了威海的海域。威海位于渤海的南部入口,周围有刘公岛和三日岛作为天然屏障,清政府在这两个岛上部署了许多大炮。然而,这些大炮有一个缺陷,那就是只能朝一个方向射击,无法转动。

之前,日本并没有公开行动,而是秘密派遣了许多间谍来到中国,已经详细掌握了这两个岛上火炮的布局情况。

威海之战

当日本人来到威海附近后,他们迅速避开火炮的射程,准备从刘公岛和三日岛的后方登陆。

萨镇冰看出了日本人的意图,知道让他们登岛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他登上自己的“康济”号练习舰,说什么也要阻止日军。

不过“康济号”只是一艘训练舰,武器配置不全,根本无法对抗日本的坚固战舰。日本人绕过了两个岛的屏障,直接向威海卫发起了猛烈进攻。很快,威海卫沦陷了,这两个岛将面临孤立无援的局面!

萨镇冰曾经领导过的军舰

萨镇冰明白大局已定,无法挽回,便将情况告诉了丁汝昌。得到对方的同意后,他才离开了战场。

就这样,甲午中日海战以中国惨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告终。这场战争的失败让萨镇冰感到非常痛心。作为前线指挥官,他没能扭转局势,心中充满了懊悔。

海战过后,北京的慈禧非常生气,她把幸存的海军人员召到北京,进行问责。同时,她还决定重建海军部队。在挑选海军部队总指挥时,慈禧经过深思熟虑,最终选择了叶祖珪和萨镇冰。

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她在晚清时期掌管朝政大权,对国家事务有着重要影响。

此时,萨镇冰对朝廷还有点希望,以为慈禧能改过自新,重新振作海军。而他自己也雄心勃勃,想要找日本人报仇。

接下来,慈禧太后的举动差点让萨镇冰气炸了肺!原来,不久之后八国联军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战争结束后,朝廷面临着巨额的赔款。

为了筹集资金,慈禧太后竟然打算卖掉剩下的五艘大型军舰。这一举动让萨镇冰大吃一惊,他没想到慈禧会做出如此不明智的决定。萨镇冰急忙进宫劝说太后,经过他的极力劝阻,慈禧最终放弃了卖舰的念头。

萨镇冰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海军将领和政治家,他在清朝末年和民国初期为中国海军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萨镇冰出生于福建,早年投身海军事业,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海军指挥官。他在任期间,致力于提升海军的战斗力,积极推动军事改革,为维护国家海防安全做出了积极努力。萨镇冰不仅在军事领域有卓越表现,还参与了多项政治活动,展现了其爱国情怀和责任感。他的事迹和精神至今仍被后人铭记,成为激励人们努力奋斗的榜样。

萨镇冰对晚清政府已经非常失望,所以他去了烟台,组建了一个海军学堂,担任校长,一直做到1905年。

这一年,因长期劳累,叶祖珪健康受损去世。随后,萨镇冰接手了他的职务,正式成为了晚清海军的最高指挥官。

旧时代的趣闻轶事

萨镇冰担任海军总司令后,迅速展开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他重新整理队伍,分为两大块来方便管理;派遣了许多船只前往南洋接华人华侨回国,让他们感受到祖国的关怀,这举动也赢得了大量海外侨胞的支持;他还建立了海军学校,组织人员出国留学,为我国海军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萨镇冰的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底蕴而闻名。他的书法不仅展现了传统书法的精髓,还融入了个人的创作理念,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灵上的触动。萨镇冰在书写时注重笔法的流畅和结构的均衡,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静谧与和谐之美。他的作品既有古典的庄重感,又不失现代的灵动气息,深受书法爱好者和收藏家的喜爱。通过欣赏萨镇冰的书法,人们不仅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体会到一种跨越时空的艺术共鸣。

这些补救措施确实不错,但无奈清政府已经腐朽没落,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开始,萨镇冰接到命令前往长江一带进行平息工作。

当他看到起义军英勇战斗的情景时,不由得感到震惊!他说道:“自从我参军以来,从未见过如此壮烈的场面!这 clearly说明朝廷的大势已经不妙了!”

萨镇冰看着远方,想起甲午海战的耻辱,再想到清朝的腐败无能,心中满是愤怒!于是,他决定起义!

萨镇冰的书法

萨镇冰在自己要离开的时候,对部下们说:“我走了之后,你们要自己照顾好自己!”他其实是希望自己的部队能加入革命军。

在萨镇冰的引导下,部队参与了革命,结束了晚清政府的统治。

萨镇冰的起义非常重要,他帮助革命军减少了很大的障碍,还给了他们很多支持。所以从那以后,萨镇冰就当上了海军总长,并被授予了上将军衔。后来,他更是被提升为国务总理。

萨镇冰是一位历史人物。

当萨镇冰成为中华民国的国务总理后,他依然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人。有一次,他去前门大街的一家小饭馆“恩承居”吃饭。

他穿着一双布鞋,外面披着一件长袍,手里提着个小包和一把油纸伞,完全看不出来是个高官。

那天店里有几个用餐的人也是政府工作人员,他们认出了国务总理,赶紧上前鞠躬。饭店里的人这才知道了他的身份,赶紧过来拜见。

萨镇冰,这位历史人物的名字听起来或许有些陌生,但他的事迹却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萨镇冰生于晚清,早年投身海军事业,经历坎坷却始终怀揣爱国之心。他见证了国家在列强环伺下的风雨飘摇,也参与了多次重要事件,为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人生充满了忠诚与坚韧,他的故事激励着后人不断奋进,不忘国家兴亡之责。

萨镇冰让大家重新坐下,自己继续吃饭,饭后便慢慢走回了办公室。这家小饭馆也因此出了名,后来变成了一家大饭店。

萨镇冰吃饭有个特别有意思的习惯,那就是特别守时。要是有人七点请他吃饭,他肯定六点半就到了。这个好习惯让不少同事都夸奖他,大家都说:“萨军门吃饭从不迟到!”

从那以后,人们把准时开始的宴会叫做“军门宴”,以此表达对萨镇冰的敬佩之情。

萨镇冰的书法作品

这样的故事有很多,比如说萨镇冰,无论是回家还是去上班,他都喜欢走边门,而不是正门。因为每次经过正门时,总有人向他鞠躬致敬,这让他感到很不自在。

萨镇冰在67岁的时候,担任了福建省的省长。他为福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大家对他特别感激,亲切地称他为“活菩萨”。甚至像冰心这样的福建老乡,也对他赞不绝口。萨镇冰在福建期间,对老百姓特别照顾,经常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遇到什么问题,他都会尽力帮忙。

于是,许多福建的老百姓都跑到省城,专门去萨镇冰的家里,想要找到问题的答案。

萨镇冰的雕像

有一次,几十位失去了田地的农民来到福州,找到了萨镇冰家求助。

当天萨镇冰从会场回家,穿着非常普通,直接进了门。街坊们误以为他是萨镇冰家的仆人,因此没有上前打招呼。直到萨镇冰进了门,管家才说:“门口的百姓是来求助的!”

萨镇冰听完后就把门打开了,邀请那些农民到家里做客。这时农民们才发现,萨镇冰穿得很普通,一点儿也不摆架子。

萨镇冰是一位历史人物。

进了他家的客厅,那些遭遇困难的农民都不好意思坐沙发,但萨镇冰并不在意,让他们随意坐下,还给每个人发了些钱,然后和大家聊起了日常生活的事。

萨镇冰在福建时就是这样对待百姓的,赢得了百姓们的极高评价。然而,他的这种行为并没有得到上级的称赞,反而被一个人严厉批评。这个人就是蒋介石。

跟共产党交好

蒋介石觉得萨镇冰年纪大了,没什么用,认为和老百姓在一起也没什么意义。因此,不久之后,萨镇冰就宣布“退休”,从此在家闲着。

蒋中正

其实,萨镇冰对蒋介石非常反感。蒋介石喜欢夸夸其谈,对农民不关心,还处处排挤萨镇冰。萨镇冰最恨的是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他认为蒋介石的行为是在倒退历史。

萨镇冰在休息的时候读了一些关于马克思的书,他对这些理论感到非常赞同。

几年后,抗日战争爆发了。当时,蒋介石坚持“先解决内部问题再对外”的策略,对共产党进行了围剿。

萨镇冰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萨镇冰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后来投身海军事业,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将领。他不仅在军事指挥上有着卓越的才能,还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事务,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萨镇冰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始终以爱国情怀为己任,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不懈努力。他的故事激励着后人,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萨镇冰当时已经快八十岁了,但他走遍了全国十几个省份,到处演讲,呼吁大家团结一致,共同抗日。

萨镇冰非常讨厌日本人,甲午战争的失败让他一生都无法忘记,因此一说到对抗日本人,他就变得非常积极。

萨镇冰的行为让蒋介石很不满意,所以他把萨镇冰接到了重庆,让他在身边监视。

蒋介石

对于蒋介石的决定,萨镇冰也很无奈。年纪大了,身边没有妻子,两个儿女也各有家庭,他一个人在重庆感到很孤独。

1940年,萨镇冰想去看望在西安的侄子朱绍良,希望蒋介石能批准。朱绍良是福州人,年轻时曾在萨镇冰的学校读书,两人关系很好。后来朱绍良成为西北地区的军事和行政负责人,因此蒋介石没有阻拦。

萨镇冰急忙整理好行装,连夜赶到了西安。其实他此行并非真的为了西安,真实的目的地是革命圣地延安。

延安是一座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城市,它见证了中国革命的风雨历程。这里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重要指挥中心。延安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革命先辈们的足迹,每一处旧址都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延安不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一种精神象征。这里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前行。走进延安,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充满激情与理想的年代。无论是窑洞、枣园,还是宝塔山,都让人感受到一种质朴而深沉的力量。延安的美,不仅在于它的自然风光,更在于它深厚的文化底蕴。今天的延安,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未来,同时不忘传承红色基因,让更多人从中汲取精神养分,继续书写新的篇章。

萨镇冰到达西安后,在街上闲逛了几天。见国民党特务不再跟踪他,便拦下了一位准备骑驴车前往延安的当地人。

萨镇冰说:“我想去延安找一个老朋友,你能带我去吗?”老乡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两人慢慢走了个多小时。

萨镇冰突然听到背后有人喊他:“萨老,你要去哪里?”只见朱绍良亲自带着一大队人马追了上来,萨老只好说:“想去散散心!”

对于朱绍良这个人,我们可以这样描述:他是一个在历史上留下足迹的人物,他的故事和经历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思考。

朱绍良在萨老离开重庆之后接到了消息。随后,他打了个电话给重庆方面,对方要求朱绍良必须将萨镇冰接回来,并且立即送回重庆。

朱绍良接了任务后立刻赶去,萨镇冰这次去延安没有达到目的。

萨镇冰没有说要去哪里,但是国民党的人心里明白,他要去延安。从那一天开始,萨镇冰就被关在家里,一直到1949年,国民党逃走了。

蒋介石

国民党撤退时,蒋介石突然想起了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萨镇冰,希望能一起离开大陆,前往台湾,于是派了特务去请他。

萨镇冰听了这话后非常生气,他说:“我的家就在这儿,我绝不可能离开大陆!”萨镇冰的态度非常坚定,不管特务们怎么劝说,他都毫不动摇。

此时解放军的军队已经快要抵达城市了,因此萨镇冰没有被国民党带走,而是留在了大陆。

领袖毛泽东

远在北京的毛主席听说我们的同志成功救下了萨镇冰后,感到非常高兴。他认为萨镇冰代表着一段历史。

我们政协汇聚了各领域的杰出人物,萨镇冰几乎见证了我国整个近代历史,他是我国海军的老前辈,在抗日战争时大力倡导国共联合,共同抵抗外敌。这样一位备受尊敬的老前辈,理应在政协的名单中。

毛主席给萨镇冰发了邀请,想请他在那么远的福建来北京参加政协会议。萨镇冰会不会答应呢?

第一届政协会议

老将对国家的热爱

萨镇冰收到毛主席的邀请后非常开心,尽管已经九十岁了,他还是骑上马,准备去北京参加会议。

临走前,他写下这样激动人心的话语:“即便年近九十,壮志仍在。乘着马车,向北望向中原。”

萨镇冰来到北京后,受到了党中央领导的热烈欢迎。在接下来的政协会议上,他还表达了对人民海军的美好期望,希望能拥有一支现代化的强大海军,屹立世界之巅。

萨镇冰前往首都北京

这种美好的愿望,也是我们每个人所期待的,更是许多军人的心声!我党认为萨镇冰的能力很强,资历也很高,于是决定让他担任军委会委员,享受副国级的待遇。

1950年,当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身处福建的萨镇冰时刻挂念着前线的战士们。每听到志愿军取得胜利的消息,他都会兴奋得手舞足蹈。

在第三次战役中,我们军队打败了美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萨镇冰得知这个消息后,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他感叹中国人不再软弱,真正地挺直了腰板!

萨镇冰是一位历史人物。

过去的中国曾经很弱小,但现在却让美国人连连败退,这真是让人扬眉吐气的一仗,也是中国的荣耀!对于曾经经历过甲午中日海战的人来说,现在的祖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93岁的萨镇冰提笔写道:“美军屡战屡败,华裔方兴未艾,谁敢轻视?”表达了他内心的骄傲之情!

很遗憾,萨镇冰没能等到朝鲜战争的最终胜利。1952年4月10日,他在福建去世,享年94岁。在他离世前,他还挂念着朝鲜战场,心中充满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感慨。

他留下了一份遗书,叮嘱子孙们:国家以前疆土狭小,如今已经变得辽阔;百姓治理虽然暂时分散,但终究会团结起来。人类追求安定自有方法,世俗习惯旧习却难以改变。忘掉富贵,内心才会感到快乐;勤劳做事,志向会更加坚定。希望各位共同努力,相互扶持,顺应天道,让世道更加顺畅。

萨镇冰去世后,毛主席和周总理都第一时间表达了深切的哀悼之情。这位一生为国为民的将军,用传奇的一生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现在我国的海军越来越强大,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也成功下水,这标志着我们在建设海军强国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相信福建籍的海军前辈萨镇冰如果能看到这样的景象,一定会感到非常欣慰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