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的马拉皮火山爆发,只是一个物理现象。
真正滚烫的,是另一座火山。一座由2.8亿人构成的社会火山。
点燃引线的,是一笔钱。
印尼下议院通过一项决议,给580名议员每人每月增加5000万印尼盾的住房补贴。折合人民币,大概两万三。
这笔钱多吗?
对那些议员来说,可能只是锦上添花。他们的月收入,本来就在4.5万到11万人民币之间,这还不算各种名目的终身福利。
但与此同时,另一笔钱被砍掉了。
印尼同期的医疗和教育预算,被削减了。诡异的是,削减的总额,和发给这580名议员的补贴总额,大致相当。
一笔钱,从全民的锅里,精准地舀进了少数人的碗里。
这个动作,雅加达的民众看懂了。
在雅加达,官方规定的最低月薪是530万印尼盾,差不多2300块人民币。
但现实呢?
普通人的平均月收入,只有1400块。
如果把视线挪到中爪哇省的县城,最低工资标准直接砍半,一个月不到1000块人民币。
至于最穷的巴布亚高地省,人均GDP只有一千多美元,比很多战乱中的非洲国家还低。
一边是月入近十万、还要给自己再加两万补贴的议员。
另一边,是月入一千四,甚至不到一千的普通人。
这就是印尼的温差。
官方当然有另一套说辞。
他们会拿出基尼系数,告诉你,我们控制得很好,只有0.38。但国际机构的测算,是0.43。
一旦越过0.4这条线,就意味着贫富差距已经拉响了警报。印尼正在向巴西那样的“拉美模式”靠拢。
数据是冰冷的,但现实更刺骨。
印尼全国0.02%的顶级富豪,掌握着银行超过一半的存款。
最有钱的四个家族,其资产总和,超过了一亿贫困人口的财富总和。
这是什么概念?
就是金字塔的塔尖上,站着四家人。而塔基,是一亿个每天收入不到24块钱的人。
官方的统计局,还在庆祝一个“二十年来最低的贫困率”。
听起来是个巨大的成就。
但他们的贫困线是怎么划的?
每个月支出低于60万印尼盾,也就是不到270块人民币的人,才算贫困。
用这个低得离谱的标准,把几千万人“开除”出贫困籍,然后宣布胜利。
这是一种统计上的障眼法,更是一种政治上的麻醉剂。
最讽刺的是,印尼并非穷国。
它脚下踩着巨量的煤炭、天然气、锰矿、锂矿。手上握着全球最大产量的天然橡胶和棕榈油。
这是一个资源禀赋好到令人嫉妒的国家。
但丰富的物产,并没有转化成民众的福祉,反而成了一场少数人的盛宴。
财富被几个家族化的财阀和门阀化的政客锁死,形成了一个外人无法进入的闭环。
所以,议员们给自己加钱的决议,就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福利问题。
它像一根火柴,扔进了早已被贫富差距、阶层固化、政治腐败浸透的干草堆。
它让所有人看清了,这个系统到底在为谁服务。
马拉皮火山的烟柱,终会散去。
但那座由人心构成的社会火山,它的内部压力,正在持续升高。
当国家巨大的财富,与民众普遍的贫困并存时,任何一点火星,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