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村庄遭遇日军夜袭:八路人数泄露引祸

129     2025-10-07 10:30:23

1941年初冬,河北行唐县南龙岗村的清晨,寒风中传来孩童尖利的笑声,仿佛为寂静的乡村注入了生机。在村头,一棵老槐树下,几个少年攀上枝头又敏捷地跳下,沉浸在无忧的游戏当中。就在他们嬉戏之际,远处尘埃渐起,一名挑着担子的货郎慢慢向村庄走来。他两只竹篮里装满了油瓶和各类日杂,脚步虽不紧不慢,却时不时环顾四周,似乎不只是贩卖杂货这么简单。

这名货郎停在孩子们附近,略带倦意却故作亲切地问,家里有八路军吗,“有八路军叔叔就不用挨饿。”话音刚落,几个年纪稍长的孩子彼此望了一眼,一致表示没有。货郎又步步紧逼,试图询问八路军人数和分布。孩子们犹豫地说,村里大概就七八个八路军吧。实际上,这个卖油的小贩并不是普通百姓。他姓白,人称老白洋,乃是有名的汉奸。此番到村,正为日伪军搜集八路军情报这些信息对即将展开的军事行动至关重要。

当天傍晚,老白洋返回行唐县,径直向日军负责人汇报。他声称南龙岗村兵力不多,不足十人,给予日伪军极大的信心。日军立即调遣数百兵力,力图以绝对优势一举歼灭村中八路军。他们连夜策划行动,召集370人(包括伪军和骑兵),迂回向南龙岗进发。夜色下,铁靴踏过乡间小道,部队避免灯火,悄然接近村庄四周,将南龙岗包围得水泄不通。日伪军不仅派出步兵,还专门配备了重机枪控制南向要道,骑兵则隐于村外灌木丛,伺机突袭。整个布防在夜色掩护下严密展开,参与行动的士兵已做好彻夜鏖战的准备,信心满满,期待一举歼敌。

此时村内并不安宁。拂晓时分,一位家住村南的老人李爷爷正携拾粪工具外出。天色尚暗,他在平日较偏僻的小道上走着,却意外瞥见路旁丛林里有陌生身影活动。对方穿着并非村民的衣物,李爷爷警觉起来,悄悄折返,并把发现迅速告知村里的八路军。

17团团长闵鸿友与政委吴西马上掌握情况,一场突如其来的敌袭已经临近。他们决定立即采取反包围战术,以驻扎在付家大院和南龙岗的3营为主力量迅速部署。防御阵地选在村东南两侧,9连和10连利用民房、土墙甚至村外地形布置砺阵,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天亮前,日伪军兵分多路,发动猛攻。步兵冲锋,重机枪扫射,整个南龙岗陷入战斗的漩涡。但八路军早已严阵以待。两连士兵用步枪、轻机枪、爆破装置据守防线,使敌人寸步难行。闵鸿友又调8连突入村西制高点,从高处掌握战略主动,有效监视并阻击来自行唐方向的增援力量。

八路军1营的一个连队部署于柳树沟,以防敌军从北面突击。该地地势险峻,守卫极为有利。村东面的主要渡口则由3个连重点防守这些通道是敌军必经与补给的重要路径,确保渡口安全就意味着切断了敌方增援之路。河套左翼由团特务连把守,士兵们擅长设伏与侦查,有效阻遏敌方南撤与迂回。

战斗骤然升级,日伪军重机枪猛烈开火,企图压制八路军阵地。硝烟密布,子弹穿梭。9连和10连压力巨大,但士兵们毫不动摇,坚守阵地。就在敌军试图以兵力优势突破时,八路军7连、11连和12连悄然切入了战场两翼,隐蔽包抄至树林。从背后发起突袭,将六十余名日伪军悉数歼灭,场面迅速逆转。树林间敌人几乎无一幸逃。日军遗弃在深沟的三十余匹大洋马全被八路军缴获,极大增强了战区机动力量。

随着东路和中路敌人被消灭,八路军17团2营果断突击,夺回了敌方炮兵阵地。这个关键部位的争夺,使日伪军火力支援大幅削弱,同时八路军获得了宝贵的主力武器包括平射炮和多类重型装备,有效提升了战斗力。

短短三个小时,激烈的攻防战尘埃落定。八路军以灵活战术和顽强意志全歼敌军200余人,俘获日军7人、伪军18人,劫获大量装备:重机枪、轻机枪、投弹筒、各类枪械,还有弹药1.2万发和炮弹60余枚。望远镜被缴获四具,对于八路军侦察、指挥均有巨大意义。

南龙岗战斗不仅彰显了八路军在逆境中的高超指挥和英勇精神,亦有效阻止了日伪军的渗透与扩张。战略要地得以保全,敌方补给和兵力遭到严重损失。这场胜利在冀中抗日斗争史上留下了坚实与难以磨灭的印迹。

参考文献:

《冀中七分区人民抗日斗争史资料选编. 滹沱河畔的战火》,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