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人怕出名,猪怕壮。高峰时身影越高大,低谷时跌落便越显得刺眼。
9月28日,企查查的一则公示把71岁的王健林再次推上热搜!因一起1.86亿元的执行案件,大连万达集团和他本人被列为限制高消费人员。
消息传开,舆论哗然。对很多人来说,王健林三个字还停留在“先挣一个亿”的段子里。可如今的现实,是这位昔日首富再也坐不了头等舱,也不能住五星酒店。
一个月前,他还在新疆克拉玛依考察文旅项目。那时他的状态已经让不少网友心里一紧,黑衣裹身,身体明明不算高大,却显得格外单薄,脸颊凹陷,肤色被大太阳烤得通红。
第二天换上蓝白运动衣,精神头也没有回来。在独山子大峡谷,他趁人不备靠在一边小憩,却皱着眉头睡得不安稳。
和几年前的意气风发相比,这变化肉眼可见。那时他能站在镜头前,大声喊出“小目标先挣一个亿”,如今的他在毒辣烈日下东奔西走,字里行间只剩算计。
可一旦谈起项目,他的眼神又亮起来。当着媒体的面,他精准提到独库公路每年150万辆车的流量优势,也指出当地文旅的短板。这套熟悉的商业逻辑,他依旧信手拈来。
可如今,他身上的大山越来越重了。万达的总负债高达6000亿元,账上现钱只有116亿,眼下2025年到期的短债就有400亿。
为了填窟窿,他开启了“卖卖卖”的模式。2023年卖了30座万达广场,2024年又出手26座,今年5月更是一次性打包48座。三年间卖掉109座,换回500多亿。那一幢幢曾经人流如织的商业地标,如今成了救命稻草。
当初,王健林的口号是“哪里有万达,哪里就是市中心”,那么万达为什么在短短几年就走到今天这一步呢?
追溯源头,其实还是2016年的那场对赌。万达当年为了上A股,签下协议:若2018年未上市,要以年息12%回购380亿股权。上市失败,这张纸成了随时会爆炸的雷。
2023年珠海万达商管再度冲击IPO没能成,380亿回购压垮资金链,从此一步错步步难。如今,限高令像一块印在额头的标签,彻底碾碎了剩下的信用。银行忌惮,合作方犹豫,雪上加霜。
而最令人唏嘘的,恐怕还是王健林和他那儿子王思聪了。父亲四处为债务奔波,日夜操劳身形消瘦。可儿子却在国外整日花天酒地,大手大脚,花钱毫不手软,随便一双鞋就得上万,甚至上百万。
上个月,王思聪还在日本丢下女友懒懒,和3位女子在富士急乐园玩得不亦乐乎。
如今,老企业家们一一退场,王健林却还在阵里苦撑。万达的底子毕竟还在,仍有413座核心广场,年度营收稳定在400到500亿,利润也维持百亿上下。只要把债务压缩到可控区间,经营现金流仍能维持。
他在新疆考察时抛出的轻资产思路,再重建文旅城,而是输出管理和运营,算是一次现实的转身。
有人说,这就是“背水一战”。也有人说,71岁的人了,该歇歇。可放眼现实,没人比他更清楚,自己已没有退路。他再也不是曾经的首富,而是负债6000亿的“首负”。
王健林还能不能翻身,没人敢打票。但可以肯定的是,哪怕被贴上限高的标签,他也绝对不会像某些人那样跑路。
#乘风计划新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