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经过:监管亮剑叫停补贴混战
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对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外卖平台企业进行行政约谈。约谈核心是要求平台严格遵守《电子商务法》《反不正当竞争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推动构建消费者、商家、骑手和平台多方共赢的生态体系。这是继今年5月初五部门联合约谈后,监管部门针对外卖乱象的再次出手,直指行业愈演愈烈的补贴大战。
此次约谈的背景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外卖三国杀”:2月京东高调进军外卖市场,4月饿了么启动“超百亿补贴”并联合淘宝升级“闪购”业务,美团则凭借配送网络优势强势应战。进入7月,战火白热化:
7月2日,淘宝闪购宣布未来12个月发放500亿消费券补贴;
7月5日,美团单日订单突破1.2亿单;
7月12日,美团宣称日订单达1.5亿单,淘宝闪购宣布日订单超8000万单。
平台通过“0元奶茶”“满减红包”等激进促销刺激消费,有报道称7月12日美团单日补贴3-4亿元,淘宝闪购补贴超12亿元(后者澄清数据失实)。
二、行业阵痛:虚假繁荣下的多方失衡
监管介入的根本原因在于补贴大战已引发系统性风险,表面繁荣掩盖深层危机:
订单泡沫化:美团CEO王莆中直言,行业单量从年初日均1亿单飙升到7月的2.5亿单,但“绝大部分是泡沫”,属补贴刺激的应激消费,不可持续。
商家利润枯竭:北京餐饮商家反映,参与活动则“利润薄得可怜,甚至亏本”,不参与则“没有流量,根本没生意”。某连锁奶茶店单日爆单2000杯,却坦言“赚得不多”,供应链和人力承压。
服务品质滑坡:消费者反馈低价导致商品缩水,“连沙县小吃都要搞促销”,外卖与堂食品质差异拉大。骑手为应对激增订单疲于奔命,配送时效与服务稳定性下降。
行业根基动摇: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警示,低价混战正侵蚀行业可持续发展根基,导致“商品品质缩水、服务标准下降、商家利润承压”的恶性循环。
三、平台转向:从价格内卷到价值重构
约谈后行业呈现战略分化,平台集体转向“反内卷”叙事:
美团强化守城优势,借骑士节升级骑手保障,宣布社保全国覆盖、新建1000座“骑手之家”,试图将规模优势转化为服务壁垒。
京东打出“品质外卖”牌,宣称“反内卷,无套路”,投入20亿为全职骑手提供五险一金,差异化定位高端市场。
阿里系(饿了么+淘宝闪购)面临最大挑战,其依靠补贴快速拉升的8000万日订单恐难维持,战略投入遭遇政策天花板。
同日,北京电子商务协会发布《共建即时零售健康发展生态倡议书》,获淘宝、美团积极响应。倡议书要求杜绝低于成本价倾销、算法误导等行为,推动流量精准分发与费率合理化,标志着行业自律机制启动。
四、未来之路:戴着镣铐跳舞的价值竞赛
监管并非终结竞争,而是推动战场转移。即时零售万亿赛道的角逐将聚焦三大维度:
技术赋能:通过AI优化供需匹配、路径规划,降低履约成本。如美团34分钟平均送达时效已显算法优势。
供应链深耕:从流量争夺转向商户赋能,京东整合达达物流强化商超、3C等高客单品类,美团以“闪电仓+本地门店”扩展全品类覆盖。
体验升级:骑手权益保障成为核心竞争力。京东为骑手缴五险一金,美团扩大工伤险覆盖,人力成本投入从负担转为壁垒。
高盛报告揭示深层逻辑:此轮价格战本质是以外卖亏损换取高频流量,再向电商、旅游等高利润业务导流。监管介入迫使平台重新审视这一模式,转向内生价值创造。
结语:草莽时代的终结与价值丰碑的奠基
市场监管总局的约谈如同一剂清醒针,刺破了即时零售市场的虚假繁荣泡沫。当“0元外卖”“百亿补贴”的喧嚣散去,行业竞争终于回归本质——从资本消耗战转向服务价值战。短期看,消费者可能告别“免费午餐”,商家暂离补贴绑架;长期看,多方共赢的生态重建将孕育更健康的市场:骑手权益保障深化服务稳定性,供应链优化提升商品丰富度,技术赋能降低社会总成本。
这场监管驱动的变局,终将筛选出真正重塑本地生活效率的价值创造者。万亿赛道的故事,此刻才翻开理性竞争的新篇章。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学予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