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废墟?连续10年90%暴跌后,却被外资狂买1亿股!外资究竟嗅到了什么信号?

121     2025-08-19 04:16:11

一家连续下跌10年的液冷股,股价从14.87元暴跌至1.41元,跌幅超过90%,市值蒸发近百亿。

但令人震惊的是,2025年一季度,三大顶级外资,瑞银、高盛、摩根士丹利突然集体重仓杀入,分别以433.59万股、370.49万股、288.98万股的持股量跻身前十大股东。

外资抄底成本仅3.5元,如今股价已涨至4.83元,浮盈近40%。

反常的是,这家公司2024年刚巨亏9831万元,业绩波动剧烈,而液冷赛道却正迎来爆发:英伟达GB200服务器单机柜功耗飙至132kW,传统风冷彻底失效,液冷渗透率从10%猛增至50%,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

外资究竟嗅到了什么信号? 这家濒临退市边缘的公司,凭什么让“华尔街之狼”们豪赌翻身?

这家公司的故事始于2010年6月。

它以19.98元的发行价登陆A股,主营家电制冷管路配件,名字在业内并不陌生,康盛股份。

上市后,它一度是资本宠儿,2015年大牛市时股价冲上14.87元的历史高点。

但此后十年,它跌入深渊。

2021年2月,股价触底1.41元;2024年7月,再次探至1.53元,形成双底形态。

十年间,市值从百亿缩水至不足20亿,成了散户眼中的“僵尸股”。

转折发生在2025年一季度。

瑞银突然新进433.59万股,成为第六大股东;高盛买入370.49万股,位列第八;摩根士丹利持股288.98万股,挤进第十大股东。

三大外资合计持仓超千万股,成本锁定在3.5元附近。

消息一出,市场哗然:一家年亏近亿、股价趴窝的公司,凭什么吸引华尔街巨头?

康盛股份的主业曾长期困于低毛利陷阱。

2024年财报显示,制冷配件贡献了60%的营收(15.78亿元),但毛利率仅6.02%;制冷管路占26%营收(6.82亿元),毛利率13.67%。

唯一亮点是新能源汽车整车业务,毛利率17.32%,但规模太小,仅占营收9.71%。

更棘手的是业绩波动:2018-2019年连续亏损,2020年扭亏后维持了四年盈利,但2024年再度巨亏9831万元,净利润同比暴跌551.55%。

外资看中的不是它的过去,而是两个关键转型:液冷技术和铜合金材料。

公司凭借在家电制冷领域积累的金属管路技术和客户资源(国内市占率70%),开始为数据中心、储能、算力服务提供定制化液冷解决方案。

例如,它开发了冷板式液冷模组,适配单机柜50kW以上高密度散热场景,并切入华为、阿里的供应链。

同时,其铜合金材料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毛利率突破25%,远高于传统业务。

外资的押注背后,是液冷市场的爆炸性增长。

2025年8月,液冷服务器板块单日超10股涨停,大元泵业等龙头走出五连板。

核心驱动力来自算力革命:英伟达GB200 NVL72整机柜功耗达132kW,单GPU卡功耗突破1400W,传统风冷散热极限仅20kW,液冷成为唯一选择。

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液冷渗透率已从2023年的10%飙升至50%,市场规模达354亿元;到2027年将突破千亿。

谷歌、微软等巨头的自研芯片(如TPU v7p功耗959W)进一步推高需求,ASIC芯片液冷市场2027年将贡献530亿元。

康盛股份的液冷技术虽未公开具体订单,但同类企业的数据可作参照:

强瑞技术的液冷密封检测设备获英伟达认证,单台售价超50万元,2025年订单暴增300%;

松芝股份液冷业务营收占比升至25%,绑定阿里云数据中心;

高澜股份因浸没式液冷技术,上半年净利润飙升131%。

这些案例印证了液冷产业链的盈利爆发力。

而康盛股份2025年一季报已释放积极信号:归母净利润1254万元,同比激增434.10%,实现扭亏。

尽管液冷业务占比尚小,但其35%-40%的毛利率(行业平均水平)已远超传统业务。

技术路线的选择也影响外资判断。

当前液冷方案中,冷板式占90%市场,但浸没式增速更快。

康盛股份布局的冷板式方案适配主流需求,单机柜价值量约20-30万元。

英维克(冷板式市占率超50%)因技术优势市盈率达91倍,市值超150亿;申菱环境市值102亿,市盈率85倍。

相比之下,康盛股份市值仅54.89亿元,若液冷业务放量,估值空间明确。

政策更是送上“东风”。

“东数西算”工程强制要求数据中心PUE(电能使用效率)≤1.25,北京算力券每年补贴10亿采购成本。

传统风冷PUE普遍超1.4,而液冷可压至1.08-1.2。

以单数据中心年耗电1亿度计算,液冷方案能省电3000万度,减碳3179吨,经济性显著。

风险同样不容忽视。

2018年以来,康盛股份四次业绩变脸,2024年亏损主因是新能源汽车业务拖累。

液冷领域竞争也在激化:冷板式陷入红海,浸没式成新壁垒。

曙光数创的浸没式方案单机柜功耗达750kW,技术门槛极高。

康盛股份需快速绑定头部客户,否则可能重蹈覆辙。

但外资显然在赌“困境反转”。

其持仓成本3.5元贴近历史底部,安全边际高。

类似案例在A股早有先例:英维克股价从2020年低点反弹400%,高澜股份两年涨230%。

北向资金曾持有同类超跌液冷股5年后获利退出,平均回报率超300%。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