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2025城市计划上线|交通提速有感|产业文旅民生一起发力

72     2025-08-19 20:00:42

450亿,160个项目,先把这两个数字拍在桌上,再说“赢了”。

不像大胜,更像一脚稳准狠的抽射,进球的是常德的交通线和产业线,观众席上还在嘀咕:这球,是不是有点丑?

我笑了,丑点没事,能得分。

夜风吹过常德河街,烤鱼味儿和施工的灰混在一起,两个路人就“这城又挖地基”的问题拌了两句,我盯着围挡后那张“混错接整治”的告示牌,突然想通一件事:真正的生态,不在湖心,是在你楼下那口被雨水污水折磨了二十年的井。

685处里的50%要在2025年前干完,这话不热搜,但它能把小区里那股子味儿按下去。

镜头一拉远,铁轨像中场轴心开始提速。

襄常高铁盯着开工节点,宜常高铁已经动了,澧石张、常岳九在走流程,常德站北广场扩建在挪墙体、调动线。

这不是“颜值提升”,是战术换形。

高铁不是越多越好,关键是“站—城”的换手效率:公交在哪儿接,网约车在哪儿落,非机动道是不是直达,不要让拖着箱子的旅客在地下通道里转成陀螺。

那天我看到两个高中生研究站平面图,嘴里嘟囔“要是东侧接驳就完美了”,我忍住没插话,这种细节,胜过一百句口号。

水路有自己的脾气。

德山港区扩到千吨级泊位,国际集装箱码头排上日程,常鲇航道、石澧高等级航道要通畅,货走水路,是给重卡换条“更省油的裤子”。

如果后方仓储没跟上,最后一公里“把省下来的钱又烧回去”,这戏就尴尬。

抬头看天,桃花源机场T2在做前期预留,等航线扩容的时候不至于拆了重来。

铁水空联运这几个字被说烂了,我在意的是每个环节的“卡点在哪里、谁负责”,别让责任躲在词语里。

城市的骨架,落到“一江两岸”。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北岸武陵把公共服务和商务压上去,南岸鼎城接新产业和居住。

双百城市的指标摆在那儿:建成区过100平方公里,城镇化上60%。

数字冷,但家里热。

182个老旧小区,1万多户,要把管线、保温、渗漏、外立面一件件剥开;300台加装电梯,背后是300场居民大会,从“吵翻天”到“签字盖章”;保障性租赁住房1526套、公租房995套、租赁补贴7491户,这些看起来是表格,在租客手里是钥匙。

你要论民生,我会偏心这三件小事,它们不耀眼,却改变每天的脚步声。

产业,擂鼓点在节拍器上。

中联重科的智能工厂二期继续叠层,常德经开区的智能装备园要把配套拉齐;洞庭湖医药健康产业园在津市铺开,生物医药孵化中心要让“实验室里的成果”过河到产线;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在搭平台,目标是国省级创新平台20家以上,还想把“四大实验室”的分中心请进来。

平台不是摆拍,得能做中试、能做验证、能算成本。

没有这些,企业拎着项目书,转身就坐高铁去隔壁城市了。

老将也不能丢,烟草稳住现金流,纺织服装拉供应链,“德酒”要把品质堆到嘴里,让品牌不只靠故事。

有人挤眼问“文旅不就是灯光秀吗?”

我请他晚上去河街再走一圈。

夜经济延伸讲的不是“更亮”,是“再多一个夜”。

桃花源5A提质、城头山遗址公园扩建、柳叶湖的摩森堡综合体和野生动物世界扩建,都是在补内容,别让游客第二天醒来就退房。

旅发大会、马拉松、龙舟赛,不只是热闹,它们让餐饮、客栈、交通的现金流快起来。

内容要年年更新,像运营游戏做版本迭代,列个清单,删重复、加新关卡,别让审美疲劳把钱蒸发。

生态这章容易“高分低能”。

穿紫河综合治理二期、柳叶湖环湖截污,听着板正,落地要看两件事:内河溢流阀门动没动、岸电和危化品分流做没做。

港口扩容并不天然和环保对立,关键看是否同步上岸电、改组织、做分流。

如果重卡少了,城区噪声和碳排自己会降点温。

海绵城市靠的不是雨花石和小草坪,而是那一截截被翻新的管网和“看不见的坡度”。

教育医疗和文化,像球场上的门将,平时存在感不强,临门一脚要命。

湘雅常德医院二期、疾控中心新建,处理的是“看得见的病”和“还没来的病”;湖南文理学院扩建,不只为扩容,更是跟产业定向对接,把设备操作、流程管理、质量控制拆成三门实训课;工人文化宫重建,周末开灯,谁家孩子回家路上都要拐进去看一眼。

招人才,第一句问医院几级、第二句问学校能不能扩专业,并不矫情,都是“要不要留下”的底线。

我也有点挑刺。

高铁节点错配,交通红利会往后拖;港口吞吐起来了,堆场、卡口、冷链没跟上,运输成本会在“最后一公里”反噬;产业园只会“拿地挂牌”,没有检验检测、专利辅导和融资服务,入园越快流失越快。

城市发展像一季联赛,靠爆发能赢一两场,想进季后赛,需要阵地战。

把镜头突然拉近到一个小瞬间。

老小区里,安装电梯的施工队在楼道里拉红线,一个老人拉着我问:“装了会不会噪声大?”

他不是阻挠,是真怕睡不好觉。

项目组把电梯井的隔音材料拆了一块,让他摸。

我看见他那只手停了两秒,后来点头。

这个画面让我决定在“高铁、港口、电梯”里,我把电梯放第一顺位。

老人今天少走一次楼,城市的体面就多一分。

高铁和港口的速度,值得被慢慢看见。

该说点“术”的东西。

宜常、襄常两条线,常德站的节流点不在站台数量,而在换乘效率;港口的盈亏点在箱量和周转,不在是否“千吨级”;合成生物要跑起来,靠的是GMP厂房的周转率、检测标准的统一和中试设备的利用率;文旅的复购率跟“二次夜游”强相关,夜间活动要把人从酒店拉出来,步行半径控制在1.2公里内才不累。

数据不摆姿势,是拿来掰手腕的。

有人说我乐观。

我说我谨慎乐观。

因为这次常德没有押单核,没有把宝都放在一个“风口”上,而是把铁水空、制造+大健康+合成生物、文旅、生态、城市更新并列推进。

这套打法不炸裂,却抗风险。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圣诞老人,项目还是要一口一口啃。

政策层面,我只求一件事:给产业三年稳定期,不要今天减、明天调、后天再来个新名词,企业最怕的就是政策记不住脸。

写到这儿,手机震了一下,群里在讨论“德酒”的新款。

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如果“德酒”能把年轻人的口味拉回来,能不能做一条与夜经济捆绑的城市路线?

酒厂—河街—城头山—柳叶湖,讲酿造、讲商帮、讲文明、讲生态,别做“打卡”,做“走心”。

我自己会先去。

最后抛个互动题,别当客套:同一张预算表,常德站北广场、德山港区千吨级泊位、老旧小区电梯,先拨给谁?

写下你的顺位和理由,别怕长。

顺便说说,你最想在桃花源机场T2看到哪条新航线?

我去给有关部门“递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