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科斯基S-97这款快得飞起的直升机,最高时速能达到407公里每小时,浅俯冲时速还能冲到487公里每小时,可偏偏美国海军跟美国陆军压根就没兴趣,这么个“小身材”家伙,产量也就两架左右。再说那国产的刚性共轴双旋翼搭配推进式螺旋桨的高速直升机,现身的样子看起来,估计不止是试验机那么简单了。
中国海军手头可是有一大帮能搭载卡-28和直-9的军舰,比如054、054A、052B、052C、052D这些老舰,不能装直-20,卡-28又没法融入咱们的海军体系,直-9C因为吨位太小,作战半径也显得不太够用。巧的是,那些能放下卡-28和直-9C的机库,实际上也能装得下S-97的类似型号。所以,国产版的S-97大概率要开始计划量产啦,说不定还会取代直-9的身份,走上装备阵列。
卡-28不融于体系,直-9C则太小了点,类S-97很可能是老052D的舰载机
咱们国产的那款刚性共轴双旋翼搭配推进式螺旋桨的高速直升机,机头设计得挺圆润,驾驶舱底部基本和机头平齐,看起来紧凑得很,整体比例也比较紧凑,意味着它的体型可能比西科斯基S-97小点。不过,这点小体型压不住它的实力,因为它的最大起飞重量差不多在五吨左右。
西科斯基S-97袭击者高速直升机,机身长度11.2米,宽度2.43米,高度4.8米;旋翼直径达10米,而推进用的螺旋桨直径为2.1米,是六叶设计。它的动力系统采用一台2500到3000马力的GE T700涡轴发动机,最大时速能跑到253英里每小时,也就是407公里每小时,或220节左右。横飞的速度大概是50节,折合93公里每小时。它的最大航程差不多可以飞570公里,或者宽度为354英里的距离。
S-97这款直升机还能升级换装发动机,性能还能再提升。除了基本版本之外,西科斯基公司还在推一系列变体,比如专为特种作战任务设计的MH-97,侦察和攻击两用的AH-97,搜救任务的SH-97,另外还有无人驾驶的RQ-97等多个计划中的型号。
作为一款五吨级的直升机,西科斯基S-97的整体表现可以说是相当不错,但问题就在于,美国陆军和大量使用海鹰的美国海军似乎对这款飞机不怎么感兴趣。也就是说,在美国的军工体系里面,西科斯基S-97基本上算是个技术验证机,实际生产量也就寥寥无几,只有两架左右。
不过说到底,中美两国情况还真是不一样的。像052B、052、基本型052D,还有054、054A这些护卫舰的甲板和机库,都是按长12.25米11.3米、高5.4米的卡莫夫KA-28直升机设计的。甚至连052C型导弹驱逐舰和071型船坞登陆舰,都试图搭载长12.25米11.3米、高5.6米的卡-31预警直升机,来增强队伍的空中预警能力,这一操作说白了,也是为了提升整体防御水平。
服役在80年代的卡-28,存在着机载设备和电子系统比较老旧的问题,主要还得依靠声呐浮标、磁探测器这些传统的反潜技术,反潜能力相对嘛,确实不太强。载货方面单一,没有配备光电探测系统,也没有电子昼夜侦察设备,内置弹舱能挂载的弹药还挺少,这也是比不过美国海鹰这些先进机型的。对于00年代和10年代的中国海军来说,这些问题还能接受,毕竟直-9的性能更差点。
卡-28作为进口的直升机,零件供应和日常维护全得仰赖俄罗斯,这点儿还是挺让人头疼的。中国海军得同时操控卡-28、直-9、直-20这些不同型号的直升机,后勤上的压力可就大了去了。身为俄系直升机,卡-28很难完全融入中国海军的作战体系,更别说跟其他武器装备协调合作,感觉水土不服,适应性也有待提升。
硬件方面还算不错,但软件水平偏落后,卡-28对现在2020年代的中国海军来说,缺点越发突出了。近年来,卡-28在海军中的地位逐渐变得尴尬无比。印巴空战中,印度阵风因为缺乏体系作战能力,损失惨重,结果就把卡-28的短板暴露得更加彻底、毫不掩饰。
因为卡-28的缺陷越来越明显,这几年,直-9这种四吨级别的直升机在054、054A、052B、052C、052D这些舰艇的飞行甲板上,简直是越来越普遍。中国海军迫切需要一种既能替代卡-28,又比直-9整体性能更优越的直升机。而近期曝光的那款类似S-97的高速直升机,嘿,真是一款非常合适接替直-9的家伙。
直-9C舰载直升机的长度是13.46米,宽度2.03米,高度则为3.21米,旋翼直径达到11.93米;空机重量是2.05吨,最大起飞重量能到4.1吨,能带约2吨的有效载荷。它的最大平飞速度是305公里每小时,巡航速度则是260公里每小时,配备400升的转场油箱辅助,所以最大航程可以达到1000公里。
一比较直-9C、卡-28这些机型,再加上之前提到的西科斯基S-97的相关数据,就会发现,S-97的长度比直-9要短一些,机高还比卡-28要低些。而且它的最大起飞重量比直-9C还要大一些,能承载的载荷也不少。实际上,一艘能搭载直-9C和卡-28的舰艇,完全能容得下S-97那样的型号。
其实,S-97的航程跟直-9C差不多,半斤八两的事吧。就算有效载荷只有一吨上下,算是有点儿吃亏,不过,毕竟技术验证机不就该关注技术嘛,不一定非得追求载荷尺寸。再说了,S-97的舱门设置在起落架后,这点设计还挺巧的。而中国那款高速直升机,舱门位置在起落架前,显然是考虑到了挂武器时能多留点空间,安排得挺实在。
中美两款直升机的设计理念明显不同,国产那款高速直升机的有效载荷,理应能比目前的水平再高点,至少跟直-9C差不多,问题不大嘛。速度更快,就意味着能更迅速地奔赴异常区域,反潜能力也会提升不少。而且加快航速,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补偿航程上的不足,算是一种弥补措施。
考虑到现在的中国海军根本不可能重新开发一款像直-9那样的直升机,而卡-28这种性能不算太出色的直升机也不可能一直停留在老一代驱逐舰和护卫舰的飞行甲板上,所以国产S-97的类似机型,取代卡-28和直-9C的可能性,真是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