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们儿,你有没有过那种感觉,就是你明明啥也没干错,却被一个机器给整得明明白白的?
我一朋友,上周在湖南怀化就体验了一把现实版的“机器人叛乱”,差点没回得来。
他当时急着去接娃,从商场地下车库出来,扫码付款,一气呵成。
结果呢?
那根天杀的栏杆,跟焊死在那儿似的,纹丝不动。
屏幕上悠悠飘来一行红字:“您有历史道路停车欠费128元,请缴清。”
我那朋友当场就石化了,瞅着后面排起的长龙和此起彼伏的喇叭声,血压“噌”一下就上去了。
你看,这事儿魔幻不?
你在商场里消费,停车场收你停车费,天经地义。
可你几个月前在城东某条马路边上停了半小时没交钱,现在城西的商场不让你走。
这叫什么?
我琢磨了半天,想出个词儿——“跨界执法,精准绑票”。
怀化这波“神操作”,美其名曰“智慧停车联动追缴”。
说白了,就是把全城的停车数据联网了,你在任何一个角落欠了费,都别想从他们的封闭式停车场里囫囵个儿出去。
这套系统,简直把“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这句老话给玩明白了,你的车就是那座庙。
我特地找了个怀化的哥们儿打听,他电话里直乐:“那玩意儿谁交啊?咱这小地方,路边空地多的是,随便找个旮旯一停就完事了。非得划个框框,安个摄像头,停半小时收我八块,当我冤大头啊?”
这话糙理不糙,公共道路,是大家的资源,怎么摇身一变,就成了一家公司的生财之道?
这下好了,矛盾不就来了嘛。
一边是收费公司拿着发改委的文件,觉得自个儿理直气壮,另一边是老百姓用脚投票,就是不买账。
以前是你有你收的理,我有我不交的权,井水不犯河水。
现在人家不跟你玩虚的了,直接釜底抽薪,把你的车当“人质”。
这事儿最让人窝火的,不是那百十来块钱,而是那种被拿捏得死死的感觉。
你想想那个场景,你后面堵着一排车,喇叭按得山响,每个人都在瞅你,你就像个犯人一样,对着个冰冷的机器,百口莫辩。
万一那笔欠费是系统搞错了呢?
万一你对收费标准有异议呢?
你跟谁说理去?
跟那根栏杆掰扯吗?
技术本来是让生活更方便的,结果现在成了一副电子镣铐。
今天能因为停车费把你的车锁了,那明天是不是就能因为水电费把你家门锁了?
这口子一开,细思极恐。
一个城市的管理水平,体现的不是你收钱的手段有多“智慧”,而是你解决问题的态度有多人性化。
用这种“连坐”的方式来追缴欠费,看似高效,一劳永逸,实际上是在消耗老百姓对公共管理的信任。
大家会觉得,所谓的“智慧城市”,智慧的不是服务,而是算计。
这种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就像是用一把万能钥匙去开所有的锁,总有那么几把是会拧断的。
所以,这根“智慧”的栏杆,到底拦住的是欠费的老赖,还是我们普通人心里那点儿对公共服务的安全感?
这事儿,你怎么看?
评论区碰一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