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子社新作《聚光灯·柠檬果酱》的体验版刚放出没几天,网上就流传着用人工智能翻译的汉化版本。
这个现象在游戏圈引发热议,特别是当玩家发现连角色名字都翻译得乱七八糟时,关于机器翻译能否取代人工汉化的争论再次被点燃。
游戏汉化这个行当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冲击。
以前玩家要等上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玩到汉化版,现在新作发售当天就能找到机器翻译的版本。
露娜翻译器这类工具让普通玩家也能自己动手,直接把日文游戏变成中文。
效率确实提高了,但质量参差不齐。
有些对话读起来像外国人在讲中文,角色名字前后都对不上号。
《勇者大战魔物娘RPG》的汉化风波最能说明问题。
这款游戏从2015年开始更新,到2024年才出完。
负责汉化的SS同盟论坛花了十年才完成前章,中章只有一个人翻译主线剧情。
贴吧玩家等不及了,自己用人工智能翻译终章,结果在专有名词上跟汉化组闹得不可开交。
汉化组觉得自己的术语库被随意修改,贴吧玩家则认为死守旧译名不够灵活。
音乐平台的歌词大战也如出一辙。
网易云音乐靠用户上传的翻译积累了优势,现在QQ音乐直接用文曲大模型批量生产翻译。
人工智能翻译的歌词虽然少了点人情味,但胜在数量多速度快。
热门歌曲可能还会有人工精修版,冷门歌曲就只能将就着听机器翻译的版本了。
机器翻译最擅长处理日常对话,遇到《命运石之门》这类玩文字游戏的作品就露怯了。
日语里那些一语双关的梗,人工智能经常理解不了。
专业术语也是硬伤,把游戏里的特殊技能名称翻译得面目全非的情况时有发生。
更别说那些需要结合前后文才能理解的含蓄表达,机器只能按字面意思硬翻。
汉化组的日子确实不好过。
除了要跟机器比速度,还得提防盗版商贩。
SS同盟就遇到过自己免费分享的汉化补丁被人拿到电商平台倒卖的情况。
有些汉化成员心灰意冷直接退出,导致《勇者大战魔物娘RPG》的汉化进度更加缓慢。
现在终章的文本量相当于100本轻小说,光靠人工翻译确实力不从心。
但机器翻译也有自己的局限。
日本同人社团开发的《寒蝉鸣泣之时》在欧美走红时,粉丝自发的翻译就比机器版本更受欢迎。
因为玩家不仅要看懂剧情,还想体会原作的语言风格。
就像看外国电影》,字幕组加工的版本往往比电视台直接播的配音版更有味道。
现在的情况是,机器负责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人工负责解决"好不好"的问题。《聚光灯·柠檬果酱》的玩家可以先玩机器翻译版解馋,等汉化组出精修版再细细品味。音乐平台也是两条腿走路,热门歌曲保留人工翻译,冷门歌曲先用机器翻译顶着。
语言学习机构的数据显示,报名日语课程的人数并没有因为翻译技术进步而减少。相反,越是接触机器翻译的人,越能体会到人工翻译的价值。就像用导航软件的人多了反而催生出一批地图爱好者,科技发展总是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创造新的需求。
游戏汉化这个行当不会消失,但肯定会变个模样。以后的汉化组可能更像编辑,专门给机器翻译的作品做校对和润色。毕竟再厉害的人工智能也理解不了"纹个淫纹表示决心"这种日式幽默,这种时候还得靠人来把握分寸。技术改变的是工作方式,不是工作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