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变化快得真是让人有点跟不上趟。
前脚,中欧双方才刚在纽约见了面,那握手的温度仿佛还在手上呢,后脚,布鲁塞尔那边就传来了磨刀霍霍的声音。路透社的消息说得有鼻子有眼,欧盟正在暗地里憋个大招,一场贸易风暴,就等着几周后刮过来。说是要给中国的钢铁产品来个狠的,最高加征50%的关税,这还不算完,一口气还要在好几个领域搞上20个反倾销调查。
这事儿,怎么说呢,就透着一股子邪乎。
毕竟就在9月24号,联合国大会那会儿,大家不还坐在一起聊得好好的吗?当时的气氛,说实话,还有点微妙的戏剧性。特朗普前一天还在那儿大放厥词,把欧洲心心念念的环保政策骂成是“绿色骗局”,搞得欧盟脸上挂不住,转头对中国说话的口气,那叫一个软和。甚至还主动说,哎呀,咱们气候合作得加深一下。当时好多人都觉得,这下欧洲总该看清了,谁是能聊天的朋友,谁是背后捅刀的对手了吧?
可谁能想到呢。纽约那边会谈的墨迹都还没干透,欧盟这态度,简直就是川剧变脸,嗖地一下,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他们反过来就开始指责中国在联大做的气候承诺“远远不够”,一边说着,一边就把贸易大棒给悄悄举起来了。这种当面握手,背后就准备掏家伙的戏码,真的,让不少人眼镜碎了一地。
说到底,欧盟为什么这么急着翻脸?这背后啊,恐怕是一言难尽的焦虑,和一种难以启齿的窘迫。
他们原来那个小算盘打得噼啪响:用着俄罗斯便宜的天然气,舒舒服服地搞自己的能源转型,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结果,乌克兰那边炮声一响,整个计划全泡汤了。现在的欧洲,就像是走进了一个死胡同,一边是价格高上天的化石能源,一边是自己扶不上墙的清洁能源,两头都着火。
最晚到2027年,他们就得跟俄罗斯能源彻底说拜拜,这导致传统能源的价格根本下不来。可他们自己的绿色产业呢?哎,真是不争气。有数据说,欧洲造个光伏组件,成本比中国高了60%;造电池就更离谱了,成本高出70%到130%。这还怎么玩?
之前被他们吹上天的电池明星企业Northvolt,咣当一下,破产了。这一巴掌,扇得整个欧洲都有点懵。在成本压根降不下来的情况下,硬着头皮推绿色转型,结果就是欧洲的整体能源成本,比美国贵了四到五倍。为了维持这个“绿色童话”,各国政府只能拼命砸钱补贴,财政都快被拖垮了。
更要命的是,他们的家底也快空了。欧洲的电网,那叫一个老掉牙,差不多四成的线路都用了超过40年,你现在让它去承受全面绿色化带来的那种巨大电力冲击,它根本顶不住。清洁能源自己能生产的,现在连2%都不到,可他们定下的目标是,到2030年要达到40%。这差距,简直跟天方夜谭一样。
就是在这种自己都快自身难保的情况下,欧盟居然还有闲心在气候问题上对中国指手画脚,这就显得特别讽刺了。
就在他们批评中国承诺“不够”的时候,他们自己呢?因为内部吵得不可开交,连一份正儿八经的气候承诺都没能在联合国大会上拿出来。这操作,连美国媒体都看不下去了,直接嘲讽说,欧盟这是揣着一张“气候欠条”来开会的。这个过去总以全球气候“四分卫”自居的领导者,现在成了全球气候行动的“耻辱”。
反过来看看中国呢?我们做的承诺,向来都比较实在,不爱说满话,但历史上一直都是“低调承诺,高标达成”。有美国媒体甚至分析说,今年很可能就是中国碳排放的顶峰了,比官方承诺的2030年,足足提前了5年。一个说到做到,一个光喊口号,到底谁是行动派,谁是空想家,这不是一目了然的事吗?
那问题就来了,自己一屁股的麻烦,为什么还要主动去招惹中国,搞贸易争端?
有人分析,欧盟这是想玩一出“故技重施”。他们想逼着中国的企业,把生产线、把技术,全都搬到欧洲去。说白了,就是欧洲版的“技术换市场”。他们以为,只要对中国的光伏、风电、电池这些东西征收高得离谱的关税,中国企业为了保住市场,就只能去欧洲建厂。然后,他们再通过搞合资之类的手段,把核心技术“弄”到手,这样就能快速降低自己的成本,摆脱依赖。
这算盘,听起来是挺响的。可问题是,现在都什么年代了,今天的中国,还会吃这一套吗?
在全球关税战早就被特朗普搅成一锅粥的大背景下,单纯拿关税来吓唬人,对中国的效果已经大不如前了。欧盟这二十招组合拳,看起来气势汹汹,但怎么看都更像是一场输不起的豪赌。
一旦真把中国逼到了墙角,我们要是决定把“稀土”这张王牌打出来反制一下,那本来就已经在困境里挣扎的欧洲工业,恐怕会直接掉进一场更大的灾难里。欧洲的这一系列操作,究竟是在自救,还是在饮鸩止渴?答案,可能用不了多久,就会揭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