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9月股市极端分化,有人翻倍有人腰斩,谁在背后布局?

135     2025-10-10 16:59:29

九月的A股, 超过三千只股票悄无声息地下跌,而与此同时,仅仅九只股票的涨幅就超过了一倍。 有人一个月内账户翻倍,也有人眼睁睁看着持仓腰斩再腰斩, 这种极端分化的局面,让很多投资者感到迷茫。

首开股份股价在短短一个月内几乎翻了两倍。紧跟其后的是海博思创和品茗科技,涨幅都超过了百分之一百三十。

海博思创的爆发并非偶然,这家此前并不被大多数散户熟知的公司,是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储能系统供应商。 当市场突然意识到它在火爆的新能源储能赛道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时,资金便蜂拥而至,将其股价推向了新高。

紫天退在本月下跌了超过八成,最终被交易所强制清出市场。 它成为了今年第一家因财务造假且连续亏损而退市的公司。 ST东通的股价也暴跌了六成以上,证监会已经对其立案调查。 揭露出来的问题是连续多年的财务造假以及欺诈发行。 它们的下场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

资金的选择在九月份变得异常清晰。 东山精密、天际股份、凯美特气这些专注于高端制造和新材料的公司,获得了持续的资金流入。

香农芯创和兆易创新也登上了资金净流入的名单,直接的催化剂来自全球存储芯片市场的价格变动。 美光、闪迪等国际大厂将芯片报价直接提高了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现货市场价格应声上涨。 市场参与者判断这一轮涨价趋势能够维持,于是资金迅速扑向了国内的相关标的。

就连 traditionally 被视为传统行业的水泥股,也出现了异动。 上峰水泥成为了机构资金净流入最多的股票之一。 这并非偶然事件,而是在国家推进碳中和的背景下,整个水泥行业面临严格的技术改造和产能升级。 市场预期那些有实力完成转型的头部公司将会受益,资金于是提前进行了布局。

与资金涌入这些热门领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退市公司的名单在不断拉长。 去年全年退市了四十八家公司,而今年还没到十月份,退市公司数量已经超过了六十家。

尤其是那些缺乏实际业务、长期依赖壳资源生存的公司,价值正在快速缩水。 新修订的法律法规明确要将责任追究到具体的人身上,无论是造假还是欺诈,处理的速度和决心都前所未有。

市场的驱动力量来自于两个明确的方向:新能源和AI算力需求的爆炸式增长。 储能设备的需求旺盛,导致相关公司的订单饱满。 芯片的需求则持续超过供给,技术的快速迭代使得老旧生产线迅速被淘汰,新的产线必须尽快建立。 整个市场的资金就在这种新旧交替中快速流动,一边抛售过时的旧资产,一边争抢代表未来的新资产。

这种极致的分化让市场的操作难度大大增加。 看着指数上涨却亏钱的投资者大有人在。 赚钱效应高度集中在那些站在风口上的少数板块和个股。 机构投资者的调仓换股行为非常坚决,他们显然在根据行业基本面的深刻变化来下注。 散户的跟风炒作在如此结构化的市场里,风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

市场的生态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过去那种齐涨共跌的行情很难再出现。 基本面研究的重要性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