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单决赛,王楚钦和张本智和,两人球台对面站着,旁边手机一片,高举的屏幕弄得现场像照相馆。四周全是闪光,一个回合刚打完,张本突然推开球拍,用中文喊,“别照了嘛”,声音干脆,一点不带犹豫。四川口音听起来明显,很多人愣住,现场直接安静下来。摄像头前王楚钦眨眼,笑了一下,耸耸肩,其实刚才几板挥拍眼睛都有点眯着。比分那会儿又到关键球,观众每次举手机,他俩都下意识皱眉。闪光灯这种事,这么多大赛能看到运动员站出来劝,尤其赛场上压力最大的人,还是对手,日本一哥,主动替王楚钦、替自己说“别照了”,画面挺罕见。
平时说张本狂,主要是因为他总有目标,有时候接受采访语气硬一点。输球了说:“下次要赢回来”,赢了就猛吼一嗓子,容易给人印象不好。可真看见他场上反应,其实挺沉稳。决赛四局,王楚钦状态太好,正反手攻出去球角度越来越刁钻,张本几次被逼回底线没办法接住,光脚步调整就慢了半拍。技术统计出来后,王楚钦得分率超过70%——发球、接发、前三板完全压住张本。比分4比0,过程看得出张本并没有那种失控或者发火。有球迷以为他会崩,结果镜头扫过去,一直在摇头苦笑。第四局最后一个球,两边胶着了十几个来回,王楚钦一板拧拉得分,张本直接点头,拿毛巾擦汗,表情没怨气,就是那种心服口服的样子。
社交媒体球队采访爆出来,张本被问闪光灯那事,他直接说:“两个人都受影响,比赛重要,大家都想公平。”有球迷问他为啥用中文喊,张本说“中国话说了大家都能听懂,现场很多中国球迷”。别人还聊起他这次输了会不会沮丧,他摆手说,现在目标都在奥运,比赛学到东西,下次再拼。
张本的成长轨迹很不一样。父母都是四川人,乒乓球专业出身。小时候在家里跟着讲话大多是方言,后来到了日本练球,张本成了日本乒乓主心骨。从技术风格到对抗心理,身上那种中国家的烙印没有全打碎,他中文讲得流利,赛后经常直接用中文跟记者聊。有人觉得他老提打败中国队,这是竞技立场,他没有在挑衅。真正场上,一个细节,输了也会主动去给王楚钦鼓掌,不耍赖,不推责任。合影时会顺手帮队员拉队服,很多镜头他背后动作都比台前更加自然。
技术层面王楚钦其实拿张本挺有心得。两人12次对阵,王楚钦赢了10次。数据能印证:王楚钦反手抢攻命中率超过张本;张本虽然速度快,但王楚钦落点变化多,台内小球每次都“吊人节奏”。赛场外,也有不少中国粉丝喊张本“表情包本”,笑点总在那些一脸懵的时候。可他内心真的很坚韧,几次大赛输了关键分,转头就约教练练习新技术,从不找借口。日本队这边等于全靠他扛门面,压力比任何队员都大。这几年世界大赛里能看见他进步,打得难受输得难看的时候,从没退出过竞争。
闪光灯那一幕其实反过来让不少人开始理解他。之前有人批评他总在媒体眼前表态,觉得日本一哥太“话痨”,这次发现他的风度更能说明一个运动员的分寸感。比赛本来对抗激烈,这种时候替对手发声,反而展现运动员宽容和格局。试想一个年轻选手,在压力下还不忘用对方国家的语言沟通,单这一点就不是所有人能做到。
比赛总归只是一场对抗,胜负之后,选手身上的故事会让人记得更久。张本每次输给王楚钦都没丧气,反而一场一场越来越拼,哪怕知道赢面很低也上场扔掉包袱。运动员的好胜心和尊重规则,很多时候是通过这些小事体现。现场观众被他一句话提醒后配合熄灭手机,反而让气氛更专注,球员也更容易发挥出真正水平。
张本未来如何,没人说得准。现在日本队最大希望还是放在他身上。奥运赛场上,可能他和王楚钦还会继续碰撞。状态起伏、数据差距都存在,可每次转播拉近特写,观众能看见的,是他心无旁骛坚持、承认失败依然不服输的脸。争议那么多,闪光灯风波后比过往多了点人味。输球以后帮对手说句话,这种场景比技术动作更难得。
体育不是冰冷分数表,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赛场上情绪起伏和彼此影响。王楚钦打得漂亮,张本处理得体,比赛之外,两人这一瞬、小细节,说明竞技场上真正的对手相互成就。张本身上的棱角、柔性,都在闪光灯下被看见。不只是比分,更多的,是态度,是气度,是一步步爬起来,不肯躲、也不怕输。
这次决赛也许会被人记作王楚钦大胜,但更多人想起的应该还有场边那句中文和对手之间难得的小互动。竞技体育的魅力,不也是在这种闪回里才显得动人。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