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C战机性能出众,雷达设备先进,导弹打击犀利,巴基斯坦在实战中验证效果相当不错,可惜在泰国的军购竞标中,却败给了瑞典的“鹰狮”。这并不是技术上有多大差距,而是国际军贸局势复杂多变。小国在夹缝中谋求生存,大国之间暗流涌动,单纯看性能优劣只是沧海一粟。
泰国空军换装
泰国皇家空军的装备升级早就提上日程了。F-5和早期的F-16都服役了好几十年,维护费用高得让人头疼,作战能力也跟不上现代空战的需求。到了2024年,泰国空军的预算已经确定,大概10亿美元,计划采购一些新式的多用途战斗机,用来应对边境冲突和南海巡逻的任务。歼-10C和瑞典JAS-39EF“鹰狮”成了主要候选者,泰国空军组织的评估团队也多次跑到中国和瑞典实地考察。
2024年8月,乌隆塔尼基地举行了中泰“鹰击-2024”联合演习。中国派出了歼-10C,展示了超远距离作战的实力,雷达锁定目标,模拟发射PL-15E导弹,精准命中目标。
演习数据显示,歼-10C在探测距离和武器射程方面比同类战机更占优势。瑞典则带来了“鹰狮”CD型机,主要突出了短距起降和维护便捷,挺适合泰国中小规模空军的需求。泰国空军对这两款战机都表示满意,不过采购的事还没最后敲定。
泰国作为东盟的核心地带,邻近的越南、印尼、马来西亚这些国家都在不断升级自己的空中力量,采购的目标包括美国的F-16、法国的“阵风”以及俄罗斯的苏-35。泰国当然不想在战力上走下坡路,可资金有限,又要在政治上保持灵活,左右逢源。美国和欧洲在军事合作方面有着深厚的关系,泰国现有的“鹰狮”CD和F-16也是西方体系的产物,后勤维护都相对熟悉。至于歼-10C,性能挺不错,可如果要加入泰国空军,得重新建立后勤体系,投入和风险都不小,让决策者有点犹豫。
到了2025年7月,泰国和柬埔寨边境的局势变得越发紧张,泰国的F-16还有“鹰狮”CD都被派出执行空中打击任务,结果也暴露出装备的老旧问题。泰国空军这时候得赶紧搞新飞机,可采购的决策不仅得看性能指标,还要考虑大国的反应和态度。
美国利用外交手段施加压力,暗示如果采购中国战机,可能会影响到军事援助和情报交流。瑞典方面则答应提供技术转让,还有北约兼容的培训,帮泰国更容易融入西方体系。到2025年6月3号,泰国空军正式宣布订购12架“鹰狮”EF,前4架预计在2027年交货,总花费大概6亿美元左右。
歼-10C技高一筹却落选
歼-10C堪称中国航空工业的一大骄傲,属于第四代半多功能战斗机,装配了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探测距离超过170公里,还能挂载PL-15E远程空空导弹,射程达145公里,而PL-10E近程导弹的加入则大幅提升了近战实力。
到了2025年5月,巴基斯坦空军用歼-10CE在边境冲突中成功击落了印度的“阵风”,这也算是验证了它超视距作战的能力。航电系统挺先进,能实现数据链和预警机的联合作战,完全符合现代化体系作战的要求。歼-10C的出口版——歼-10CE,单价差不多在5000万美元左右,在同等级别的战机中,性价比算是非常不错了。
要说起来,“鹰狮”EF这款轻型战机,最大起飞重量达到14吨,续航距离有3200公里,装备着脉冲多普勒雷达,性能还算稳固,不过探测能力比起歼-10C要差一些。它配备的“流星”导弹,射程大约在100公里左右,显得有点跟不上。
“鹰狮”采用鸭翼设计和复合材料,机动性挺不错,适合泰国那些小型机场进行短距起降。瑞典萨博公司还特意强调,这款战机的维护成本比较低,一个年度的维护费用大概在三百万美元左右,比起歼-10C的五百万美元要便宜不少。瑞典还承诺会在泰国建立维修中心,首批设备和人员都已经到位,培训时间也缩短到两年左右。
泰国空军的小组对两款飞机进行了仔细比较。歼-10C的雷达系统和导弹性能明显更强,特别是在超视距作战方面表现出色,巴基斯坦的实战情况也被反复提起。“鹰狮”则靠着能很好兼容泰国目前的装备,CD型号的维护经验也能直接用上,省了不少换型的开销。
泰国空军的规模不大,只有大约100架作战飞机,财政和后勤保障都难以承担全面升级的新体系。瑞典则帮忙提出了挺灵活的付款方式,分期付款的方案减轻了部分财政负担,而中国的报价算是比较实惠,不过备件得从国内进口,时间长,花费也不低。
地缘政治扮演着重要角色,泰国作为东盟成员,一直与美国和北约保持紧密的军事合作关系,经常参与“金色眼镜蛇”等联合演习。美国也多次暗中提醒,如果泰国采购中国装备,可能会面临技术封锁或者减少援助的情况。
瑞典作为中立国家,保证“鹰狮”能无障碍融入北约系统,还没有附带任何政治条件。泰国的决策当中,除了技术水平,还特别在意外交方面的风险。虽然歼-10C在技术上领先,但在泰国看来,“够用”的“鹰狮”再加上西方的支持,整体利益要更划算一些。
中国在军火交易里一贯讲究平等互利,没啥政治条件的强加。歼-10C的推销,主要强调它的技术优势和实战能力,比如说巴基斯坦订单就是个不错的例子。但中国缺少像西方国家那样的地缘政治影响力,所以也难以打消泰国对“站队”的担心。泰国空军最后还是选了“鹰狮”,不仅是考虑技术实力,更多也是在外交上做出平衡。歼-10C没能中标,反映出在国际军贸里,除了性能之外,还藏着不少复杂的因素。
国际军贸博弈
到2025年8月,泰国和瑞典在曼谷正式签了个采购协议,第一批4架“鹰狮”EF预计在2027年交付,打算放在呵叻府空军基地。瑞典的萨博公司在乌隆塔尼建立了培训中心,20个泰国飞行员开始学习“鹰狮”的操作技能,而相关的模拟器和维护设备也纷纷到位。
泰国空军打算把新战机用在南部边境巡逻以及南海任务上,还希望提升与北约国家的联合演习水平。一签订合同后,泰国媒体报道引起不少讨论,部分网友就疑惑为什么没选择更先进的歼-10C,官方则强调“综合考虑”。
歼-10C的出口路子还算顺利得很。到2025年9月,埃及空军在“文明之鹰”演习中试飞歼-10C,表现得挺不错,采购的意愿也有所增加。巴基斯坦又追加了12架歼-10CE的订单,卡姆拉基地那队飞机在国庆阅兵上低空飞过,展示了中国装备的可靠性。阿尔及利亚和马来西亚也在考虑引进歼-10C,但决定的周期比较长,这也显示出中小国家在军购方面还是挺谨慎的。
泰国的例子给咱们中国的军贸带点启发。歼-10C性能那是相当不错,可是在国际市场上,还得应付西方主导的规则。西方国家靠军援、制裁,还有后勤支援这些手段,施加不少影响力。中小国家嘛,通常更倾向于加入现有的体系,优先考虑安全感和支持。
中国的军贸特色在于技术转让和降低价格,但售后和品牌形象上还得努力。未来,借助实际战例宣传,以及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逐步打破西方的垄断局面,能更自在一些。泰国挑选“鹰狮”,其实是小国在复杂局势中的一种求生之道,歼-10C打不赢,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国际博弈的一个缩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