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五点的恐龙城高速出口,两辆大巴载着设计师团队拐进东方华怡工地时,工地上晨雾还没散透。 没人想到这两个月总被无人机盘旋拍摄的空地,半年后会立起江南园林里藏着2000平无柱会议厅的五星级酒店——更想不到的是,率先捅破常州高端酒店天花板的两把尖刀,竟全是本地人磨出来的。
时针拨回去年深冬,常州大酒店顶楼的星空酒吧亮起第一盏灯那晚,大堂经理记得清楚:穿着羽绒服的本地商人举着香槟站在360度落地窗前,望着脚下车水马龙的通江路说:"咱这无边泳池要是早开两年,去年那批上海来的客户至于跑去苏州住? "这话里有遗憾更有底气——38层楼顶的泳池像块悬浮的蓝宝石,智能客房的电动窗帘会在晨光漫过窗帘缝时自动轻启,连浴室的电动牙刷都和客房系统联网计时。 更绝的是三楼的老西门卤味档口,现捞的斩鸡切得比商务宴请的摆盘还精致,商务客夹着卤猪耳谈百万订单时,茅台都没上桌。
但这只是序曲。 当东方华怡的效果图流出来时,业内都捏了把汗:没有千篇一律的玻璃幕墙,倒把假山叠石搬进大堂,潺潺水流绕过根雕茶台,2000平的无柱会议厅能同时摆下300张圆桌。 项目总监老陈蹲在工地啃包子时说漏嘴:"离恐龙城就三公里,早上送孩子去景区玩滑索,九点半回来开晨会正好。 "这话戳中了多少亲子家庭的痛点? 周边小区的宝妈算过账,周末带娃逛完恐龙园,下午把孩子丢进儿童乐园,自己去隔壁会议室开个供应商碰头会,比打车去市中心省半小时。
比起某些城市砸钱引进国际品牌却遭遇水土不服,常州这波操作堪称"精准投喂"。 15个亿的投资全砸在本土团队手里:常州大酒店的智能化系统是本地科技企业定制的,连窗帘电机都藏着专利;东方华怡的园林景观请的是苏州老匠人,假山石每一块都带着太湖水的包浆。 800多个岗位清一色本地招聘,保洁阿姨培训时学的不只是叠毛巾,还要记住房间里常放的降压药该几点提醒服药。 最打脸的是那些唱衰"小城市撑不起高端"的声音——常州大酒店开业首月的入住率冲到78%,其中40%是回头客,有位上海做纺织的老客户直言:"在这儿住着比在浦东某大牌酒店还舒坦,连拖鞋都是软乎乎透气的。 "
有人嘀咕:本土品牌打下江山,接下来引进的国际品牌会不会抢了风头? 但看看施工进度表就明白了:已签约的希尔顿、万豪都主动调整设计方案,要求融入更多本土元素;更关键的是,那些曾经只认"洋招牌"的企业主们,现在开会前都要先问:"你们这酒店有没有本地特色早餐? "就像住在常州大酒店的老客户说的:"高端酒店不该是冰冷的玻璃盒子,得让人一进门就闻见烟火气——可能是楼下阿婆卖的银丝面,也可能是睡前服务员悄悄换上的助眠薰衣草香包。 "
这事儿说到底,哪是什么酒店的竞争? 分明是一座城市对自己生活方式的自信。 当别的城市忙着给外来的和尚念经时,常州人悄悄把自家厨房的拿手菜端上了五星级餐桌,把巷口修了二十年鞋的老匠人的手艺融进了酒店服务里。 那些藏在电动窗帘里的感应芯片,假山叠石间的匠心打磨,会议厅地毯上绣着的乱针绣纹样,都在说同一句话:真正的豪华,从来不是LOGO有多闪亮,而是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懂你的脾性。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当城市发展不再迷信"外来和尚",而是扎根本土长出自己的参天大树,这样的底气是不是比金碧辉煌的大堂更珍贵? 对此你怎么看?